(標題與內容無關)
(原文章發表於野小姐的個版)


前兩天醫生問我一個問題,
他覺得我常常在逃避,但我他都不知道在逃避什麼。
(大概要我花一小時3000元才會和我討論吧)


今天我想了一下這個問題。亂筆寫了文字如下。


標:把日日夜夜都活得像凌晨三點

隋唐後的五代十國(不確定,我歷史很差),
有一群自認為雅痞之人士,因不滿世局,
成天躲在山蔭水流處,衣不蔽體,
鎮日飲酒遣歌為懷,後人(局外人)稱他們為棄智。

醫生問我要逃避什麼,這個問題太大了。
如今我想「棄智」二字也許是個不錯的解答。
逃開自己的能力、社會責任,
裝瘋賣傻地不知感恩、麻痺一切智性與熱情。

然而,社會或他者又有何處欠我如此?

我想知道,那些人有誰,他們有過什麼樣的作品,
如何檢討「棄智」、「反智」、甚至「返智」?
裝瘋賣傻到了最後還是得面臨死亡,屆時他們有沒有
一點惶然虛空?
一輩子被逃避的憤怒、空虛,在死前如何張牙舞爪地
向他們追索回來?

--
還有很大一部份的逃避,在於人際情感間的涉入與抽離。
不過我目前不大想討論這個。(又在逃避了)

--
edit:我的歷史果真很差。我指的其實是隋唐前的魏晉時期。

wiki:
<審美>
當時的士人因感於對現時禍亂的無力回天,轉而逃避現實,當權者對不願出仕的知識份子
予以殺戮,而世人的逃避方式主要有兩種,一為服食有毒的慢性藥物,或為恣肆放蕩、終
日豪飲直至爛醉,在這種消極氛圍下,審美觀也發生了丕變。 知識份子是以女性化為美
,也就是常以胭脂水粉打扮自身,行為舉止直可以"娘娘腔"來形容。當時著名的才子曹植
每沐浴之後便以胭脂抹面而後入寢。東晉的書法家王羲之也是此道中人。

(有沒有做過心理測驗:你是屬於哪個朝代的人?
從前我做過的解答是:魏晉。)
(對於缺乏「人格多樣性」而導致於人生的可預測性與宿命般的戲劇走向,
我覺得十分羞辱哪。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light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